各位讀者大家好,筆者這篇文章主要的內容是要探討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彌陀淨土法門是否是印度教徒創造出來的?佛教徒為了不受輪迴之苦,只求離開濁世往生極樂的做法算不算是「自了漢」呢?所以有些人會認為寫這篇文章等同謗佛,但我自認並無褻瀆之心,而是想讓一些糊裡糊塗跟著別人「念阿彌陀佛」的朋友分享一些「念釋迦牟尼佛」的見解而已。
然而,寫這一篇文章,確實冒著「毀謗大乘」而種下地獄種子的可能,同時現在就會被大乘佛教徒給大加撻伐了!但我還是要寫,不是筆者有「我不地獄,誰入地獄」的願力,而是自己並不嚮往西方極樂世界,意志之堅定可以用「死都不去」來作意思表示(其實是死也去不了),如果有來世,我寧願選擇跟隨佛祖釋迦牟尼佛,祂到哪裡,希望自己也能跟隨到哪兒,因為我念的佛是釋迦牟尼佛。也許我不夠格與釋尊出世在同一個時空,但能像今世一樣與祂距離二千多年也就心滿意足了,因為我還能讀到《阿含經》、《心經》、《金剛經》、《楞嚴經》這樣的經典(儘管上述經典中有些內容不是佛說的)。
以史解經
眾所皆知,印度並沒有留下古代史冊,因此佛祖的行誼、佛教的成立、佛經的集成與佛教部派的分道揚鑣…等等有關佛教的一切,其實都是不明確的,即便是佛祖的生平年代也有多種說法,因此要用「以史解經」的方法來探求「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是否存在?是有困難的,也就是說,從現有的「歷史」來看,我們既不能肯定也無法否定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是存在的。然而,無視於歷史的現實,一味的相信所有佛經皆是佛說,皆是迦葉、阿難與富樓那等大弟子紀錄下來的,不但不客觀,甚至可以說是愚蠢迷信。為此,歷史資料儘管不多,還是得拿出來研究一番。
按聖嚴法師所著《印度佛教史》的記載,《佛說阿彌陀佛經》及其相關彌陀經典是屬於「大乘初期經典」,約成於西元元年至二百年間(相當於馬鳴菩薩的年代),也就是佛祖涅盤後五百年至七百年之間,所以就「歷史」現實來說,我們得知《佛說阿彌陀佛經》的經典不可能是佛陀親說,而是「後人」附會佛說的。佛教徒對佛經的真偽向來是採取寬鬆的態度去加以認定的,就如聖嚴法師在《印度佛教史》當中所說的:「對於佛教來說,聖典之是否出於佛陀親口所說,並不值得爭執,但問聖典的內容是否合於佛法的原則?」
但是,筆者無法接受這樣的見解,因為在「內容是否合於佛法的原則」這裡一樣會有爭議,我們很難給「佛法」作明確的定義或區分,而假托佛說的「後人」萬一不是「佛教信眾」而是「印度神教徒」,那不是更可悲嗎?萬一如筆者所說,彌陀淨土不是釋尊介紹的,也不符合佛法的原則,而是外道神教或是釋尊反對的古印度思想(如《奧義書》的哲學思想)。那這二千多年來,彌陀淨土卻是佛教的主要信仰,這不是佛教界最大的笑話嗎?若是如此,會被恥笑的,在印度,要追溯到馬鳴與龍樹菩薩;在中國,當然是創造彌陀淨土法門的慧遠法師與歷代淨土宗的高僧,以及在家念佛的居士,當然,現在開口阿彌陀佛、閉口也阿彌陀佛的佛教七眾也會是被嘲笑的一群。
然而,上述的場景是不會發生的,因為當今世上,除了惡意攻擊佛教的外道份子與佛教小乘部派信徒之外,真正像筆者這樣「善意質疑」的佛信眾應該不是很多,因此在數億人擁護「阿彌陀佛」,只有筆者少數幾人質疑「阿彌陀佛」的客觀情勢下,被恥笑的、被謾罵的將會是筆者等人,不會是古今中外廣大的彌陀信徒,因此「南無阿彌陀佛」仍然會不絕於耳。
聖嚴法師以為「他力救濟的祈禱崇拜,乃是神教的通性」,這裡面的所謂「神教」可以泛指佛教以外的宗教,以佛教的立場來說就是「外道」,而「彌陀淨土思想」卻也是一種「他力救濟」,那「彌陀淨土思想」不就成了「神教外道信仰」了嗎?
我們再看看印度教當時的狀況,依聖嚴法師的《比較宗教學》所說:「印度教就是新的婆羅門教。」這個宗教就是印度傳統的宗教,它並沒有因佛教的興起而消滅,而是始終屹立在印度。在佛教西方淨土思想與經典成立的同時,也是婆羅門教轉變為印度教的時期,據說馬鳴菩薩原先就是信奉印度當時的外道,是婆羅門種性,而彌陀淨土思想及其經典的集成又跟轉而篤信佛教的馬鳴菩薩有絕對的關係,所以我們不得不懷疑彌陀淨土不但不是釋尊的說法,而是馬鳴菩薩時代的僧人想像出來的,也就是說,彌陀淨土是源自印度神教他力救濟的信仰,而非釋尊本懷!不管上述這個懷疑是否有理,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佛說阿彌陀佛經》不是佛陀所說是可以肯定的。當然,相關的彌陀經典自然也不是釋尊在世時親口所說的。
以法解經
儘管我們可以肯定《佛說阿彌陀佛經》不是釋尊親說,但佛教眾認為:「只要沒有違背佛陀思想,符合佛法的原則,就是佛經而不是偽經。」可是,彌陀淨土思想確係由釋尊的本懷中流出嗎?確實符合佛法的原則嗎?這其實也有很大的爭議,因為要大家相信在釋尊涅盤五、六百年後所集結而出的經典是「佛說」的,其經典內的人物與思想也是確實存在的,實在是強人所難。如果「符合佛法的原則就是佛經」的說法可以成立,那假若明天有位高僧大德,比如混元禪師自稱說,他在禪定中由佛祖慈悲傳授一本「佛說混元風水經」
注1混元禪師自稱曾在禪定中由鬼谷仙師慈悲傳授「陽宅化煞祈福密法」,故拿他來假設。
那麼我們是不是要看此經內容是否符合「佛法的原則」來判斷真偽呢?再進一步假設,這本經中說:「從是東南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混元。其土有佛號添旺,今現在說法……。」
內容與彌陀經典相似且不相違背,那麼我們到底要不要相信混元禪師呢?不相信?那比照辦理,我們就不能相信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之存在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相信極樂世界之有,有又如何否定「混元世界」之無呢?有人或許會說,印度馬鳴比丘是肉身菩薩而混元禪師只是一介凡夫,不能相提並論!持這種說法的人其實是自欺欺人,因為你或許可以說混元禪師沒有禪功,但你不能證明馬鳴菩薩是肉身菩薩啊!說不定他只是泛泛之輩,且遠不如混元禪師啊!
再者,佛經中相互牴觸或不相容的地方很多,被歸類為大乘經典的《金剛經》、《無量義經》、《法華經》與彌陀經典就跟小乘經典《阿含經》之間就有諸多不相容之處,事實上,上述的大乘經典彼此也有不能契合之處,不過除了《金剛經》之外,《無量義經》與《法華經》的部分小品顯然也都不是佛說的。而《無量義經》整部經都在說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如法修行《無量義經》
註2:按《無量義經》所述的時空背景來說,釋尊時大弟子之一,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早已殉教,不可能出現在《無量義經》的法會當中,而佛陀的十大弟子四處弘法,其共聚一堂的機會也很少,還有根據聖嚴法師所著《印度佛教史》的考據,釋尊在世的最後十多年長住的處所是「舍衛城」而非經中所指的「王舍城」,因為提婆達多爭權的關係,釋尊晚年是不願意到王舍城的。所以,在時、地與法會人眾都不能相吻合的條件下,筆者以為《無量義經》是中國南北朝僧人偽造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有多大的功德,很像是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看起來不像是從天竺翻譯過來的,而有震旦製造的味道。當然,佛教徒的說法是因為信徒的智慧福報不同,所以就要有不同的法門來對治,每一法門皆是針對眾生不同的根性需要而說的,所以佛經只有法門不同,沒有相互牴觸。但是,這仍然有和稀泥之嫌,真正「凡愚不開演」的地方很少,大部分佛經根本沒說這本經是給誰來對治用的,經典後面都會有類似「比丘、比丘尼與一切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的說法,表示哪一部經都是大家能夠「信受奉行」的經典,幾乎沒有經典說是僅供某特定對象修行使用的。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我們也不能否定「地利」的重要性,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或許真的比娑婆國土更有利於「學佛」,但這個「佛」並不是釋迦牟尼佛,而是阿彌陀佛。依經典所說,在極樂世界除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外,就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不必如像釋尊與諸大菩薩那樣忙著四處救拔苦難,換言之,可以登上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大善人,哪裡沒有生老病死之苦,彼此更不需要幫忙。而娑婆世界難以調服的眾生佔絕大多數,需要協助的眾生不可勝計。
但大多數的佛教高僧大德還是嚮往西方極樂世界,很少人願意發願留在此地,他們怕造業、怕輪迴、怕退轉,念佛的目的就是只求離此惡土、往生極樂世界,而願意留下來的,大概就如筆者這種沒有修為的平凡信眾吧!
最近幾個世紀以來,西方的傳教士,前仆後繼的到落後地區與國家去傳道、建立醫療與教育機構。基督、天主的門徒選擇惡土中的惡土為修道的處所,這其中有人意外殉教,有人終其一生的留在惡地奉獻,但惡土中的惡土仍然是西方傳教士眷顧的地方。而我們的佛教,雖然有不少像慈濟功德會這樣的佛教慈善機構在世界各地不分宗教、種族的救濟眾生,但往生極樂世界仍然是大多數佛教徒的最終目標。佛教徒這種心態其實是令人感到弔詭的,我不明白,一心求生極樂淨土的佛教徒心中的慈悲是什麼?為何他們會相信在黃金為地的樂土可以修行成佛?彌陀經典以外,釋迦牟尼佛在其他法會(經典)說過人要在沒有痛苦的世界與金碧輝煌的環境中才能成佛嗎?顯然沒有!
以經解經
前面我們已經確認《佛說阿彌陀佛經》不是釋尊親說,不過我們就遵照佛教高僧大德的共識,也就是從「佛法不必要求其皆出於佛說」的角度來研究《佛說阿彌陀佛經》,姑且認定此經是釋尊本懷,經過幾百年的口頭傳頌或密傳,到了馬鳴菩薩的時代才當機應化集結成書的。那麼我們就到《佛說阿彌陀佛經》裡面來研究極樂世界的一切是否真的符合釋尊的佛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諸位佛教大德,這樣的極樂世界是成佛之處嗎?在這個「無有眾苦」的世界能夠成就救苦救難大悲觀世音菩薩那樣的福慧嗎?到了極樂世界以後,會不會樂不思蜀呢?如果極樂的環境才能讓佛教徒成就不退轉的功德,那不但與「四攝六度」的佛法不能契合,與儒家思想更是相互牴觸,孟子曰:
「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柫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也就是說,人們往生極樂之後,會不會就此「死於極樂」呢?到了極樂世界不必像釋尊與諸佛菩薩那樣累劫的修行就能成為與彌勒菩薩一樣的一生補處大菩薩嗎?如果「極樂」的環境可以有大成就,比丘、比丘尼又何苦在人間清修呢?釋尊當年何不留在皇宮內修行呢?認為娑婆這裡無法成就或不意願在這裡成就的信徒,何不早早就坐化而去呢?為何留在娑婆世界繼續造業呢?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在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
距離此地至少超過十萬億光年的極樂世界的「物質」居然與地球一模一樣,實在令人不可思議啊。不過也因為如此,我們這個世界也可以造就出「極樂世界」的環境,因為裡面所提到的寶石,地球這裡皆有出產,如果這個環境是可以助益修行的,那現在堪稱富有的台灣佛教四大名山都可以造作出西方極樂世界的場景啊。
老實說,《佛說阿彌陀經》裡面的景象應該是古印度人想像出來的而已,如果是現代人來構想,一定百倍莊嚴於經中所描述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沒有現代科技、沒有新式建材、沒有錄放音機、沒有電視,阿彌陀佛變化白鶴、孔雀、鸚鵡等鳥演說佛法的描述可以證明這一點,也因此,這個相距我們有十萬億佛土的極樂世界顯然是印度僧人想像中的世界,而這樣的世界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並不算是金碧輝煌,同時筆者也很難接受寶石裝飾而成的環境是可以用「莊嚴」來看待的,而應該以「浮華」來形容才對!
又,佛教徒皆認為,神教的天堂是在三界內。但與娑婆國土相提並論的極樂國土就是「三界」外嗎?當然不是,極樂國土顯然是個器世界,那兒的眾生有形有象,還是要吃飯呢!而且有九品等級的差別,這顯然比不上天主基督之天堂的天使平等(天主本身除外),很像是中國傳統信仰的天庭的景象。這樣的極樂世界真的是無上正等正覺者依願力所成的嗎?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從上述可知,「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衣裓妙華,似乎是西方極樂世界眾生的主要任務或修行。除外,他們還是要與娑婆世界的出家眾一樣,必須吃飯經行,還是要念佛、念法、念僧(西方極樂世界其實就是只有僧人的世界)。不過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顯然具足神通,可以自由來去他方十萬億佛土。問題是,極樂的眾生似乎從未供養過釋迦牟尼佛?
因為我們在歷史或經典裡面找不到極樂世界的眾生送給釋迦牟尼佛衣裓的紀錄。極樂世界成就十劫了,照理釋迦牟尼佛應該會收到才對,而這件來自極樂世界的「衣裓」可以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智慧如海、方便善巧的阿彌陀佛應該不吝給娑婆世界幾件才對吧!又,近兩千年來求生極樂的佛子不計其數,又為何沒有從此地往生極樂國土的善人用神通回到這裡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種種呢?如果有人回來一次,現在這個世界修行彌陀法門的信眾應該超過60億人吧!移民極樂世界沒有名額限制,沒有排擠問題,應該有人回來做見證才對啊!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看到這段經文讓我們了解,要往生極樂世界真的是相當不簡單,門檻非常高,比考上第一志願還難。首先你必須是「善人」,還要一心不亂的執持名號一日以上,才能往生極樂世界的。有人會說才一日的時間而已,怎會很困難呢?這是沒有修行經驗之人才會這麼說,不要說一日,你能有一分鐘的一心不亂就很了不起了,不然你試看看,現在開始念佛,不必唸出來,心理念著阿彌陀佛,然後看看這你一分鐘之內有沒有「一心不亂」。其實更難做到的是「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古來有幾個修行人是「清醒」的離開人世的呢?
當然,《觀無量壽佛經》說人只要在臨命終時「具足十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而《無量壽經》更有「發一念心」念阿彌陀佛即可定生極樂與得不退轉無上菩提的說法。但不管難易到底如何?往生極樂應該是佛教徒應當有的「信念」嗎?這樣崇拜往生極樂世界為果報的思維是所謂「符合佛法的原則」嗎?如果極樂世界有如此的善巧方便,釋尊又何必在娑婆國土說法四十五年(一說四十九年)呢?當初直接說要成佛,念一句「阿彌陀佛」,然後到西方極樂去就行了嘛!何必囉囉唆唆說了一大堆佛法呢?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稀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這裡說到,釋尊是在娑婆世界成佛的。佛與眾生平等,釋尊既然可以在五濁惡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徹底解脫,不墮輪迴。那又為何要祂的弟子往生極樂呢?但這還不重要,重要的是,佛教徒為何不在這堪忍的世界行救渡眾生的大難事,反而以登上極樂世界為究竟呢?為何念佛以念十萬億佛土之外的阿彌陀佛,而不念眼前的釋迦牟尼佛呢?難道是釋尊不如彌陀之故嗎?只求離此濁世往生極樂這樣的「分別心」是應該有的嗎?子不嫌母醜,佛教徒鄙視五濁惡世的態度、嫌棄釋尊成佛的國土是「佛法的原則」嗎?
萬一一萬
綜合以上的分析,容許筆者對極樂世界的存在有一絲絲的懷疑,可以說有「萬一」的機會是沒有阿彌陀佛的存在(阿彌陀佛,此指狹義的一佛而非廣義的無量個佛)。但是釋迦牟尼佛的存在以其偉大慈悲是「一萬」的,是確確實實的,因此,與其念著可能不存在的阿彌陀佛,不如念著就在你我左右的釋迦牟尼佛。與其往生遙遠且不知有無的極樂國土去受諸樂,不如追隨釋尊及諸大菩薩在娑婆世界救渡眾生、成就娑婆淨土。佛教徒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留在五濁惡世幫老師分憂解勞不是當學生的本分嗎?
般舟三昧
「若沙門白衣所聞西方阿彌陀佛剎,當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晝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以後見阿彌陀佛,於覺不見,於夢中見之。」依《佛說般舟三昧經》所說,七天七夜專念阿彌陀佛即可在生之時親賭阿彌陀佛。所以打過佛七,真的已經見過阿彌陀佛的佛教徒自然可以決定往生極樂,筆者在此除了恭喜之外,自然不敢勸請這樣的大修行人留在娑婆,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佛教徒,筆者以為是可以考慮留下來的。
學佛人不能跟商賈一樣以利益為依歸,而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最終修行目的似乎也有「犯戒」之嫌,犯了哪一條戒呢?「貪戒」,因為貪求極樂世界那樣的修行環境絕對不是佛教徒應該有的,佛教徒貪求極樂與一般眾生貪名貪財貪色似乎並無不同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喔。
不貪不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所有佛教徒讀經以前必須恭頌的名號。但現實中,大多數的信眾「南無」的對象應該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已經被阿彌陀佛取代,現在成了聊備一格的配角了。惡土成佛的乞士無人聞問與跟隨,淨土作佛的佛王成為大家皈依的對象。哈!真是情何以堪啊!此當是釋尊的悲哀耶?
如前所說,萬一,萬一阿彌陀佛是不存在的,極樂世界是印度神教徒捏造出來的,那麼,這近二千年來,佛教徒口中稱念阿彌陀佛的樣子就是第一等愚癡的表現!也因為如此,只要有人質疑「阿彌陀佛」是否存在,佛教七眾就會群起而攻之,我想這是歷代高僧大德很少針對極樂世界的存在與否發表意見的原因吧?依理,佛教高僧們不應該會是積非成是之流,歷代的淨土大師更不是愚癡之輩,所以,佛教不至於愚癡的被印度教徒給耍弄了吧!「不癡」是十善業的第十項,每一個佛教徒,尤其是出家眾應該都不是愚癡之人,因此「阿彌陀佛」自然就不得不存在了?
再者,假設阿彌陀佛確實存在,真如《無量壽佛經》所說「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眀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極樂世界確實是「微妙奇麗,清靜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可是,就算上述是千真萬確的,佛教信徒那種口念阿彌陀佛、心念極樂世界的「慾念」,就是應該有的嗎?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假若有佛子心念阿彌陀佛與西方極樂世界真的不是一種貪念,而是一種平常心,是以「無所得」的心在念佛的。那麼,此佛子往生極樂當然是應該的,是大家要讚嘆的。但是,若其念佛是起於「但受諸樂,不受眾苦」的貪念,且有依仗彌陀願力加庇而「得不退轉」的奢望。那此人與神教教徒有何不同呢!這些以音聲求見彌陀的佛子與外道又何不同耶?外道求上天庭或天堂得永生就是貪癡?而佛子求往生極樂享樂成佛就是福慧嗎?
自是非他、自讚毀他顯然不是佛法,可是以極樂為最尊而他方一切世界都是等而次之的說法是佛法嗎?佛佛道同,又為何佛中有王呢?而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的眾生未來也稱「阿彌陀佛」,但這些未來的阿彌陀佛顯然可以經由阿彌陀佛的願力加庇而直接成佛,這些大善人為何沒有像法藏比丘(阿彌陀佛未成佛前的法號)那樣發大願行大事就能與阿彌陀佛有一樣的成就呢?阿彌陀佛的極樂學校是不唸書、不修學分就能保證畢業的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而西方極樂世界卻是保證成佛的世界?諸位,你們相信這種「成佛論」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嗎?
念佛法門
早在東漢三國時代即傳入中國的《增一阿含經》就有所謂「十念法門」的介紹,有關「念佛法門」是這樣記載的:
釋尊開示:「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佛,觀如來形,未曾離目。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如來體者,金剛所成,十力具足,四無所畏,在眾勇健。如來顏貌,端正無雙,視之無厭。戒德成就,猶如金剛而不可毀。清靜無暇,亦如琉璃。如來三昧,未始有滅,已息永寂而無他念。憍慢強梁,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皆悉除盡。如來慧身,智無涯底,無所罣礙。如來身者,解脫成就,諸趣已盡,無復生分,言我當更墮於生死。如來身者,度知見城,知他人根,應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來,生死之際,有解脫者,無解脫者,皆具知之。
是謂修行念佛,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盤。」
從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念佛念的是釋迦牟尼佛,也可以說是觀想自己為佛身,不必依靠他佛加持,當下就可以成就(中國禪宗中也有按照這樣次第修行的),在世就可以得大果報,不必等到臨終才來定勝負,不必把希望寄托於死後的世界,這樣的「念佛」是最可靠的,而且是可以「印證」的。「升天及解脫,自力不由他」,對於借助佛力可得不退轉果位的說法,我們實在不能輕信啊。
所謂佛,是以人身而實現正覺解脫的聖者,因此念佛當念釋迦牟尼佛,即使今生不成道,來生依然可以繼續修,必定自有解脫之日(未解脫之人會被入胎、住胎與出胎洗脫的是記憶,不是業力,所以今世不成道,祈求來世繼續修,自有佛祖庇祐,不必擔心迷忘的問題)。
不過,大乘佛教眾說這是小乘的念佛法門,有些人還會加以鄙視。但這真的是小乘嗎?如果是小乘法門,對大乘修行人來說,應該很容易修成才對啊,那麼請問古往今來有哪個大乘高僧大德到此境界呢?若有此境界之人是鳳毛麟角,那為何此一念佛法門是小乘呢?好比台灣的玉山,不算是很高,但你沒有爬上去以前,你總不能說玉山是小山吧?你連小乘般的玉山都無法到達,你有能力登上大乘般的聖母峰嗎?
大乘以小乘為基礎,甚至有些大乘經典是後人依照小乘經典演繹而成的,所以假設所有佛經皆是佛說,大小乘經典或法門的區別其實是犯了褻瀆釋尊的重大罪業!因為區分大小乘等同將釋尊留下來的智慧區分高下優劣,等於否定釋尊親口說出的部分的佛法,換言之,就是說釋尊給了我們一些次等貨!而這些次等貨是要給根性較低的眾生研讀休習的。你能相信釋尊真的會這樣安排嗎?這算是眾生平等嗎?研讀修行大乘經典的人都是上根利智嗎?而那些下愚份子只配修行小乘法門嗎?
大乘佛教徒認為只求自身了生死、脫輪迴、除業障的小乘佛教徒為「自了漢」;而認為大乘採行「悲智雙運」,福慧具足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悲」是指利樂眾生的種種善行;「智」是指透過思辨、禪修與確實去修證佛法,大乘佛教徒更立誓說法門無邊誓願學。那麼,請問一心求生極樂世界的慾念與修行方式算不算是「自了漢」呢?
聞、思、修是研習大乘佛法的步驟與方法,但大乘佛教徒為何認為現世可以「修證」的念佛法門為小乘呢?卻又認為死後往生極樂這樣無法證實的法門為大乘法門呢?生前可以親睹十方諸善的法門若是小乘法門,而「死無對證」的法門是大乘法門?念釋迦牟尼佛是小乘法門?念阿彌陀佛的法門是大乘法門耶?這樣的說法能使人「信受奉行」嗎!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這段話或許不是在否定極樂世界的存在,但卻與被稱為小乘佛法的念佛法門有契合之處,都是強調當世即可以覺悟,離開娑婆尋求覺悟或也許不是「求兔角」的不可能,但沒有人看得見倒是真的,從古至今,沒有人證明他自己或別人在極樂世界得到了不退轉的果位。
可以說是禪宗臨濟宗法祖的黃檗希運禪師說:「凡人臨欲終時,但觀五蘊皆空,四大無我,真心無相,不去不來。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但能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便是出世人也。切不得有分毫趣向,若見善相諸佛來迎,及種種現前,亦無心隨去。若見諸惡相種種現前,亦無心佈畏。但自忘心,同於法界,便得自在。」
這段話與彌陀經典顯然有相違背之處,彼此對佛子在臨命終時如何對應是不同的。在台灣,除了自創宗門的「慈濟宗」之外(筆者不知「慈濟宗」是否有受到其他名山的讚嘆認可,稱之為「宗」是按照慈濟僧團自己的說法的),佛光山、法鼓山與中台禪寺的法脈都是臨濟宗,照理應該遵循其法祖希運禪師的說法,臨命終時不隨同阿彌陀佛及諸善往生極樂為門才對,但現實上,「南無阿彌陀佛」卻仍然是這些名山僧團們的口頭禪。就這一點來說,筆者是不解的,但這只能說筆者愚蠢吧!反正絕大部人會說黃檗斷際希運禪師的說法是對的,但這些人也不會支持筆者的認知是正確的,即便筆者與希運大禪師的說法是一致的。
釋迦牟尼
有一條到達究竟地的道路,已經被前賢開通了,而且祂也詳詳實實的把路程給紀錄下來,後人可以按圖索驥到達那個究竟地。之後,有個沒有到過究竟地的人,又另外指出一條大路,說這條不同方向的道路寬廣而平坦,沿路還有人扶持,希望大家可以選擇這又快又安全的明路。不過,走這條康莊大道的人雖然很多,但有去無回,沒有人證明這些人是否到達究竟了。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如何抉擇呢?那一條路才是正途呢?我想這就要靠我們個人的智慧了。
筆者寫這篇短文其實只有一個單純的目地,並沒有試圖要改變什麼!實在也改變不了什麼!因為「大乘非佛說」已經有太多高僧與歷史學家指證出來了(筆者認為部分的大乘經典是後人根據小乘經典演繹加工改編而成的,所以其中有些是佛說的),但大乘佛教徒卻說大乘經典是釋迦牟尼佛秘傳的,後世僧人是在佛菩薩指引下找到這些隱藏的經典的。連這種神怪的說法都能提出來跟人家爭論,那又有什麼辦法與這樣的人討論呢?
所以,除了筆者也跟著瞎掰說自己是釋尊派來宣達正偽的使者之外,恐怕是沒辦法與這些至死也會篤信彌陀法門的佛教徒探討《佛說阿彌陀佛經》的真偽了。也因此,筆者確實只希望極少數可以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當中,其中有人可以與筆者一同念佛,一同憶念釋迦牟尼佛,修證念佛之果報,更期待有大精進者可以因而得甘露味,當下解脫,自致涅盤(回去的時陣若到,能夠無有恐怖的離開人間,可以自己決定或了解去處,可以喜樂的追隨釋尊的腳步而去,謂之「自致涅盤」):
閣下真是天下第一聰明的人,千百年來所有的祖師大德都沒有你這麼聰明,閣下意味千百年來所有的祖師大德不是阿達就是說謊著論欺騙世人‧ 閣下也是天下第一勇的人,(我不地獄,誰入地獄)的願力令人感佩‧ 《四十二章經》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