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 星期六

「念佛」這兩個字真正的含意為何?


「念佛」與「唸佛」這兩個名詞到底是筆誤還是兩種不同的意思呢?如果「唸佛」是指誦唸佛號,那麼「念佛」這兩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說用嘴巴唸佛號稱為「唸佛」,如果是用心去唸佛號則稱為「念佛」,這是典型的強詞奪理,大家都知道思維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性,如果此人的心不去想念佛號的話,那麼他的嘴巴又豈能自己去唸佛號呢?另外所謂的「佛號」又是何指呢?相信念佛的人都知道佛號指的就是諸佛的名號,那麼佛教的信徒們每日誦唸「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其目的何在呢?原來在《阿彌陀經》的經文中有云:「若一日乃至七日,專持阿彌陀佛名號,能得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說唸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唸至一心不亂者即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所謂「專持阿彌陀佛名號」這幾個字就是指持誦「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嗎?或所謂「一日乃至七日」是指七天之內嗎?所謂「一心不亂」是指除了誦唸「南無阿彌陀佛」佛號的這一心之外,其餘的凡心雜念都不能有嗎?所謂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指靈體被阿彌陀佛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個地方去等待成佛嗎?那麼何謂「西方極樂世界」呢?如果這一連串的疑問不一一釐清的話,那麼修行就可能會產生偏差的方向,如此不但學佛無法成佛,反而會離佛越來越遠。
何謂「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佛」這一句話是梵語,「阿」是指無的意思,而「彌陀」是指量的意思,「佛」字則是指覺悟的意思,因此「阿彌陀佛」這一句話合起來就是指無量覺的意思,也就是說一切的智慧、德能、相好,能覺、所覺,無不圓圓滿滿的含攝在這一句名號之中,既然是如此,那麼誦唸「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又怎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等待成佛呢?顯然這是說不通的,但是如果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等待成佛的話,那麼,為什麼佛教的淨土法門中有那麼多的高僧大德與信徒每天早晚不斷的在誦唸「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呢?顯然這其中還是有一些沒有解釋很清楚的地方。
在《阿彌陀經》的經文中佛陀曾經提到說「一心不亂」,那麼何謂「一心不亂」呢?如果大家將「一心不亂」解釋成「攝眾念為阿彌陀佛一念就是一心不亂」,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阿彌陀佛這一念仍然是「雜念」而非「正念」,有念就是邪念,無念之念才是正念,有心皆是凡心,無心之心才是真心,因此「一心不亂」的「心」指的是「真心」而非「凡心」,只有「真心」才能一心不亂,「凡心」都是煩惱心,因此又豈能一心不亂呢?
《遺教經》上佛亦有一句話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心無處所,故無一處」,因此所有的修行人要將這「一心」搞清楚,否則便會產生謬誤,「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這一心並無處所,所以根本無心這一處,所以佛才會說無心才是真心,在《金剛經》中亦有經文說:「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為什麼呢?因為心不在內外,亦不在中間,亦不在三際,因此覓心是了不可得的,所以古德有云:「欲除煩惱者,煩惱除不完,欲求清淨者,清淨不可得」為什麼呢?因為自心本來無煩惱,想除煩惱即生除煩惱之心,自心本是清淨,欲求清淨之心則心即有雜念,即無法達到真正清淨之境界。
因此「念佛」這兩個字不是指由內心去誦唸阿彌陀佛的佛號,更不是由嘴巴去誦唸阿彌陀佛的佛號,而是保持自己的一顆清淨之本心,那麼要如何「念佛」才能一生成就呢?個人認為就是要先瞭解「念佛」這兩個字真正的含意是什麼?有人認為「念佛」是指稱唸佛號、憶念佛法身或想念佛像,如果是這樣念佛的話,那麼他們將一輩子與「佛」無緣,為什麼呢?因為「佛」字是由「弗」與「人」兩字所組合而成,「弗」字是指沒有的意思,而「人」字則隱喻人性,因此沒有貪嗔癡心、分別心、比較心與執著心…等等的人性就是佛性,佛性是一種無善無惡、大中至正與大慈大悲的「天性」,因此佛是沒有慈悲心、愛心或嗔恨心的,所以才有「不思善,不思惡」的超人性說法,因此一切人為造作或違反自然的有為法都不是佛性,沒有「佛性」的人是永遠無法成佛的,因此對佛而言什麼稱唸佛號、憶念佛法身或想念佛像…等等的有為法皆稱為「雜念」或「有為法」,那都是要徹底清除殆盡的。
因此剛才我們才會說要先瞭解「念佛」這兩個字真正的含意是什麼,則念佛才能真正一生有所成就,「念佛」的「念」字是由「今」字與「心」字這兩字所組合而成的,今心正是指我們每一個世人目前雜念叢生或是煩惱不斷的那些凡心、人心、俗心與罣礙心,而「佛」字則是隱喻覺悟的意思,因此簡單的說「念佛」這兩個字真正的含意指的就是要「一念不生」、「一念不起」、「一念覺悟」或「萬緣息滅」才能真正的覺悟之意,有人認為「念佛」二字已經將一切法都包括盡了,不知他所說的這一句話到底是指何意?所謂「萬法心生」就是指凡心才會製造出萬法來,如無凡心那麼又豈有萬法能滋生呢?而「念佛」兩字正是指一念清淨之本心的意思,因此「念佛」這二字又豈能說是已經將一切法都包括在裡面呢?
有人認為說一個初學的念佛人,只要是念頭才剛興起來,就馬上要去覺察,他這一個念頭到底是「正念」還是「邪念」,如果這一個念頭是邪念的話,那麼就要趕快要把它轉變成正念,這就是修行。從他所說的這一句話聽來,我們就可以知道此人根本不知何謂「修行」,所謂「欲除煩惱者,煩惱除不完,欲求清淨者,清淨不可得」,就是告訴我們自心本是清淨的,哪有什麼「正念」與「邪念」之分,心中有「正念」與「邪念」之分,那麼就已經是由佛心轉為人心了,如此的話那就遠離了真正的修行,因此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祂曾經說過:「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這個意思,本心原無「正念」與「邪念」之分,修行就是要使凡心返回本心,人心修返天心,因此又豈能再去分出什麼「正念」與「邪念」出來呢?有人認為念佛是以往生淨土為依歸,那麼何謂「淨土」呢?維基百科說:「所謂淨土即是指清淨的地方或指沒有染污的莊嚴世界」,其實所謂的「淨土」就是指「清淨本心」,因此經書中所說的:「心淨國土淨」或「道心淨則土亦淨,心穢則土亦穢」即是此理,因此念佛旨在蕩滌自己心中的妄想與雜念,而不是在稱唸佛號、憶念佛法身或想念佛像,佛教淨土法門之信徒認為念佛有稱名念佛、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等三種,那麼何謂「稱名念佛」呢?所謂「稱名念佛」就是指是口中稱念佛的名號,但是「佛」字是指覺悟的意思,那麼佛的名號又是指何意呢?何謂「觀想念佛」呢?所謂「觀想念佛」就是指在靜坐之中觀念佛的相好功德,何謂「靜坐」?靜坐不是指枯坐,靜坐亦不是指肉身不動而內心雜念叢生的意思,「坐」是隱喻字,一念不起謂之「坐」,如果坐在蒲墊上肉身不動而內心雜念叢生,還在觀想什麼佛的相好功德,那坐與不坐又有何差別呢?心不靜的人又怎能奢談什麼「靜坐」呢?諸佛名相何其多,觀想念佛的修行人到底要觀想哪一尊佛的相好功德呢?不是自尋困擾嗎?至於「實相念佛」,無相才是「實相」,有相皆是假相或幻相,如果「實相念佛」是指觀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的道理,那又何必多此一舉呢?動心起念即是業,法身既然是沒有形相之身,那麼又如何能觀呢?「法身」是什麼?佛教的法師說:「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這念心」,這念心能見、能聞、能知、能覺,而一切千變萬化的世界都呈現在這念心中,這就是法身含融一切的顯現,因此這念就是一顆永不斷滅的心,那就是我們的法身,如果是如此的話,那麼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的道理又是如何觀呢?
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不是說在個世界上另外還有一個地方叫做「西方極樂世界」,而是說「西方極樂世界」其實是一個隱喻詞,主要就是在隱喻世人最初之清淨本心,跟佛國、淨土、神的國度或天堂…等等的名詞隱喻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那麼何謂「極樂」呢?「極」是至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若能超越凡夫俗子苦或樂之困境而進入沒有「樂」或「不樂」的煩惱與罣礙之境界,那麼即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之中,因為自心若能一念清淨即能進入極樂世界,因此若正確解讀「念佛」這兩個字的第一義諦,那麼任何人都能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如果還將「念佛」這兩個字當成是稱唸佛號、憶念佛法身或想念佛像的話,那麼這一輩子是不可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畢竟他自己整個的心中或腦海裡面都已經塞滿了「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那麼心又怎麼可能會清淨呢?不是嗎?

2 則留言:

  1. 念佛法門

    早在東漢三國時代即傳入中國的《增一阿含經》就有所謂「十念法門」的介紹,有關「念佛法門」是這樣記載的:
    釋尊開示:「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佛,觀如來形,未曾離目。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如來體者,金剛所成,十力具足,四無所畏,在眾勇健。如來顏貌,端正無雙,視之無厭。戒德成就,猶如金剛而不可毀。清靜無暇,亦如琉璃。如來三昧,未始有滅,已息永寂而無他念。憍慢強梁,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皆悉除盡。如來慧身,智無涯底,無所罣礙。如來身者,解脫成就,諸趣已盡,無復生分,言我當更墮於生死。如來身者,度知見城,知他人根,應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來,生死之際,有解脫者,無解脫者,皆具知之。是謂修行念佛,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盤。」
    從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念佛念的是釋迦牟尼佛,也可以說是觀想自己為佛身,不必依靠他佛加持,當下就可以成就(中國禪宗中也有按照這樣次第修行的),在世就可以得大果報,不必等到臨終才來定勝負,不必把希望寄托於死後的世界,這樣的「念佛」是最可靠的,而且是可以「印證」的。「升天及解脫,自力不由他」,對於借助佛力可得不退轉果位的說法,我們實在不能輕信啊。
    所謂佛,是以人身而實現正覺解脫的聖者,因此念佛當念釋迦牟尼佛,即使今生不成道,來生依然可以繼續修,必定自有解脫之日(未解脫之人會被入胎、住胎與出胎洗脫的是記憶,不是業力,所以今世不成道,祈求來世繼續修,自有佛祖庇祐,不必擔心迷忘的問題)。
    不過,大乘佛教眾說這是小乘的念佛法門,有些人還會加以鄙視。但這真的是小乘嗎?如果是小乘法門,對大乘修行人來說,應該很容易修成才對啊,那麼請問古往今來有哪個大乘高僧大德到此境界呢?若有此境界之人是鳳毛麟角,那為何此一念佛法門是小乘呢?好比台灣的玉山,不算是很高,但你沒有爬上去以前,你總不能說玉山是小山吧?你連小乘般的玉山都無法到達,你有能力登上大乘般的聖母峰嗎?
    大乘以小乘為基礎,甚至有些大乘經典是後人依照小乘經典演繹而成的,所以假設所有佛經皆是佛說,大小乘經典或法門的區別其實是犯了褻瀆釋尊的重大罪業!因為區分大小乘等同將釋尊留下來的智慧區分高下優劣,等於否定釋尊親口說出的部分的佛法,換言之,就是說釋尊給了我們一些次等貨!而這些次等貨是要給根性較低的眾生研讀休習的。你能相信釋尊真的會這樣安排嗎?這算是眾生平等嗎?研讀修行大乘經典的人都是上根利智嗎?而那些下愚份子只配修行小乘法門嗎?
    大乘佛教徒認為只求自身了生死、脫輪迴、除業障的小乘佛教徒為「自了漢」;而認為大乘採行「悲智雙運」,福慧具足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悲」是指利樂眾生的種種善行;「智」是指透過思辨、禪修與確實去修證佛法,大乘佛教徒更立誓說法門無邊誓願學。那麼,請問一心求生極樂世界的慾念與修行方式算不算是「自了漢」呢?
    聞、思、修是研習大乘佛法的步驟與方法,但大乘佛教徒為何認為現世可以「修證」的念佛法門為小乘呢?卻又認為死後往生極樂這樣無法證實的法門為大乘法門呢?生前可以親睹十方諸善的法門若是小乘法門,而「死無對證」的法門是大乘法門?念釋迦牟尼佛是小乘法門?念阿彌陀佛的法門是大乘法門耶?這樣的說法能使人「信受奉行」嗎!

    回覆刪除

  魔王最怕持戒 出家人不肯持戒 持戒,為魔第一大怕,所以他們盡量破壞寺道場,為什麼呢? 一持戒是救眾生第一大法門,什麼都沒有這個有效。 二,持戒是渡眾生入佛法第一大快法,沒有什麼比得上,試想現在你對人講佛法,有幾個人聽,幾個人謝,可是你所持戒的眾生,哪個不感恩,哪個不謝...